哈尔滨租车市场竞争激烈 实力良莠不齐
难过的不只是消费者。尽管租车业务“井喷”,部分本土中小型租车公司的老板却心生退意。“市场太乱,今后的竞争会更加激烈,更加无序,是时候‘转轨’了”,一位租车行老板告诉记者。
警惕:没有车的“租车公司”
6天后,小李把车还给租车行,表示很满意。当初他可不这么想,他觉得这家太贵了。
“我要租一台大客,从哈尔滨到双鸭山,这家公司开价9600元。可另一家公司才要我6500元。”他对记者说。“那你干嘛不去另一家租。”小李心虚地说:“他让我在车上签合同,连公司都不让我去。我怀疑他根本没公司,就是个拼缝的。”
距离长假还有一周时,哈市很多租车公司已经无车可租。像神州、一嗨这样的连锁型公司,价格普遍上涨了20%-30%。哈尔滨奥捷汽车租赁保持了原有价格,但订单量并没有超出预期。
“询价的特别多,能看得出市场的确在升温”,奥捷的刘经理说。但实际租车的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多。“很多人问完了,不租。他们会说,我在谁谁家也问了,比你们价格低。”刘说。
“哈尔滨到底有多少辆车可供出租?”面对记者的询问,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说,“这么说吧,我知道的租车公司就有一两百家,这其中有两三台车的,有十几台车的,还有没有车的。”
他们在网站上写着五花八门的租车信息,手里却没车。一旦有人来租,他们就找来一些挂靠的私家车,在中间“拼缝”,价格压下来了,消费者权益却无从保证。
生存之道:“擦边球”
“这次长假的租车业务肯定是‘井喷’了,但对小公司来说不见得是好事。”业内人士认为,在全行业都低利润或者烧钱运行的时候,不具备资金实力的小公司突然被推到前台,暴露出更多问题。
事实上,汽车租赁是一个重资产高负债的类服务行业,租车业务的利润非常低。作为全国最大的连锁租车公司,“神州”也是业界最大的亏损企业。该公司今年原打算赴美上市,目的是通过IPO降低其负债率。神州租车提交的上市文件显示,2011年底其资产负债率高达95.4%。
那么,众多不具备“烧钱”能力的中小型汽车租赁公司,特别是本土企业靠什么生存呢?答案是“长租”,因为相比连锁性企业主打的零租服务,长租的期限和收入比较稳定,能有效降低车辆贬值的风险。
还有一个答案——“擦边球”。
很多租车公司主打的都是代驾业务,这其实是一种超范围经营。比如一辆捷达,只租车的话是每天100元,如果有代驾就变成了200元。租车公司付给司机50元人工费后,还能在租车的基础上再赚50元。“这‘附加值’一下就上去了”。
杀死“潜规则”
还车时,秀秀又掏了一笔“多余”费用。由于车身有剐蹭,这家小公司在收了她的赔偿金后告诉她,车辆的折旧因此“加速”,还要她再交一部分损失费。
像“加速折旧费”、提前还车扣押金等隐形费用,以及限制公里数等规定,都属于租车行业的“潜规则”。究其原因,还是这个行业利润太低,大家都在通过各种手段控制成本。
为了吸引更多客户,“神州”今年推出了“不收加速折旧费”、“不收停运损失费”等一系列措施,在服务上保证了客户“只管开车”即可。在砍掉很多“潜规则”后,消费者租车热情大大提高。
该公司采取会员制度。今年,他们每天出租的车辆就有三分之一是被新会员提走的。该公司经理周宏涛告诉记者,他们有45%的客户是省外用户,这部分客户无论到哪个城市出差或旅游,出发前下订单,下飞机就提车已经成为习惯。其余55%则是省内客户,多为“有照无车”者。
“神州”在哈车辆的全年平均出租率为70%。本月15日,他们在和兴路的哈市第6家门店即将开业。不难看出,因为看好国内的租车市场,即便一直在亏损,但像“神州”这样的全国连锁型企业,未来几年的战略仍将是快速扩张、抢占市场份额。
不过,并不是谁都有“烧钱”的实力。前文那位租车行老板告诉记者,他和周围一些做汽车租赁的朋友们都萌生退意。“利润太低,底层竞争太过无序。”他说。
今年长假的租车业务“井喷”,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教育市场的作用。记者从神州友谊路门店了解到,“十一”租车的客户有七成左右是“新人”。或许,在经过几次类似“长假”的刺激后,会有更多消费者意识到租车的便捷性,也会有更多租车行老板意识到这门生意确实不好做,随之而来的将是行业洗牌加速。“对我们来说很艰难,不过对消费者来说未尝不是好事。”一位本土租车行老板如是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