滴滴专车属于非法运营 租车何时不再尴尬
25日,上海市交通委公开表示,“滴滴专车属于非法运营”。26日,记者从上海交通委了解到,目前已有12辆滴滴“专车”被查扣,部分驾驶员被行政罚款各1万元,下周还将对滴滴专车开出罚单。
作为回应,滴滴专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“滴滴专车是一个移动出行的信息平台,我们只和依法运营的汽车租赁公司和劳务公司签约,我们从来不会和私家车签约合作。”按照这个说法,黑车是签约租车公司的问题,而与滴滴专车无关。
对此,上海交通委相关负责人明确告诉记者,“‘专车’只要没有运营资质,就是黑车。”
乘客乘坐非营运车辆会带来哪些风险呢?上海交通部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不具有营运资质的“专车”只有商业保险,没有客运保险,万一发生人身伤亡事故,乘客将面临理赔不足甚至无法得到赔偿。
为什么私家车乐于做“专车”呢?因为黑车规避了许多不必要的成本。上海交通委道路运输管理处副处长马斐告诉记者,营运车辆的运营成本比非营运车辆要高很多,例如,营运性车辆每年年检一次,非营运性车辆目前是6年检一次;在交强险和第三方商业险方面,两类车辆也有很大区别。“营运资质不只是一张牌照,更是背后的配套管理。非营运车辆没有承担义务,却在四处接单,这显然是不负责任的行为。”
此外,打击黑车不仅是为了乘客安全,也是为了保障公平竞争。记者采访上海、南京等地交管人士及出租车司机发现,出租车司机每月要上交份子钱,租赁汽车也有其他开支,所以拼成本自然比不过黑车。如果监管部门放任黑车流入市场,那必然会出现“劣币驱逐良币”的现象。
记者了解到,今年下半年,南京、杭州等地出租车司机都曾抗议越来越多的黑车成为“专车”,这也促使地方政府出手管理专车。
10月份,沈阳交通部门就表示,在未取得出租汽车经营许可的情况下,以提供“专车”服务为名的营运行为属于非法营运行为。11月南京市客管处也表示,“严禁私家车、挂靠车等非租赁企业车辆用于汽车租赁经营。”
不过值得注意的是,尽管上海等多地管理部门对“专车”出手,但也只针对非法营运车辆,并没有否定互联网租车这一商业模式创新。
对于互联网租车的管理,交通部11月份曾公开表态,“鼓励并规范出租汽车和汽车租赁服务模式创新,但也要杜绝侵害乘客利益和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非法营运。”
对此,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研究室主任程世东告诉记者,从目前市民交通出行情况来看,不仅高端个性化的出行需求远没有满足,有时连基本需求也没有满足。对于互联网专车项目,可以考虑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,只要符合运营要求和出租车司机资格就够了。
显然,在创新与合法的平衡之间,诸多互联网租车企业还有很多路要走。